三名初中生无家长陪同骑行200公里从上海到杭州,挑战自我
在当今社会,13 岁的孩子能够独自骑行数百公里。这是一件很有亮点的事情。它不仅是孩子的一次冒险之旅,还引发了大众对教育方式以及孩子独立性培养的思考。
13 岁的余越、周风宇和普俊涵,他们均为上海周浦实验学校的学生。他们出生于 2011 年,刚上完初一。由于对骑行的热爱,他们做出了从上海骑行到杭州这一令人惊讶的决定。7 月 8 日清晨 5 点,他们从上海浦东启程。他们怀着对未知旅途的憧憬与好奇,踏上了这段旅程。接着,他们依照自己规划的路线前行,即便在第一天就骑行了 70 多公里,还背着沉重的包,却依然没有放弃。这种在这个年纪就如此强烈的勇气和探索渴望,令人敬佩。很多地方的 13 岁孩子还在父母庇护下玩乐,而他们却开启了长途骑行之旅。
这三个孩子年纪尚小,然而他们因自身的兴趣爱好而相聚,并且愿意为其付出努力。他们的出游并非是一时兴起,而是基于曾广泛骑行过上海各个区的经历。他们积累了经验与体能,这才使得他们有勇气做出从上海到杭州进行长途骑行的决定。
从上海到杭州的行程并非一路平坦。全程有 200 多公里,对于成年人而言都是对耐力的考验,更何况他们只是 13 岁的孩子。第一天的行程就让他们感受到了疲惫,然而他们却坚持了下来。他们背着装有随身用品和换洗衣物的大包,长途骑行后身体必然承受着很大压力。到了旅馆就立刻倒头大睡,这也反映出这一旅程的劳累。并且在旅途中,为了节省开支,每到一个地方只开一个双人间,三个人挤在一起睡,他们没有丝毫抱怨,这表明他们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。
整个旅途的开销,住宿每天 500 多元。对于几个少年来说,这是需要合理计划的。他们没有大手大脚花钱。他们在减少不必要开销方面做得很好。他们知道要把钱花在关键之处。这比一些成年人还要理智。
这件事里家长的态度很关键。出发前,家长们帮忙做了些准备,比如周风宇的妈妈朱女士,经历了纠结的心理。他们主要担忧的是孩子们在路途当中的交通安全问题。然而,他们又不想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。最后,家长们选择尊重孩子们的想法,除了每天进行安全报备和预订旅店,途中其他事不过多询问。家长们给孩子们足够的钱让他们带上,但是孩子们花钱很节省,这让家长们感到欣慰。有家长提供了补胎工具,可见家长希望孩子们能在自己可掌控的范围内接受挑战,锻炼自己。
在许多家庭中,家长或许由于过度的担忧,从而阻止了孩子进行这样的冒险行为。然而,这些家长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松开手,这是一个既不符合常规又颇具大胆意味的教育尝试。
余越有额外的兴趣爱好,其中之一是摄影。他在骑行头盔上安装运动相机来拍摄视频,借此拍下了不少素材。他希望能够学习视频剪辑。他明白在体验骑行乐趣的同时,还可以拓展自己其他方面的爱好。他的父母在他的兴趣爱好方面给予了支持和资金上的帮助。这体现出在这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中,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广泛的,并且是积极鼓励的。他们不会因孩子在旅途和兴趣爱好上需要花钱而呵斥孩子,而是会给予一定的帮助。
在当今的很多家庭里,孩子的兴趣爱好要么被打压,要么被限制。然而,这三位孩子却很幸运,他们的家长给予了支持,让他们能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能够在爱好中学习知识和技能。
到达杭州后,这三个少年领略了杭城的魅力。他们漫步在南山路,欣赏着西湖景色;前往龙翔桥,四处转转。对于这几个来自上海的孩子来说,初次来到杭州,便感受到了这里的无穷魅力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风景,丰富了自身的见识。他们摆脱了父母的守护,全程自己处理事情,这对他们的自立能力、社交能力、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。更重要的是,孩子们在这次骑行过程中,面对困难、做出决策等,不断地成长起来。与窝在家里打游戏或者单纯参加补习相比,他们这一趟旅程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各种知识和经验。
他们在途中培养起的金钱管理意识是一个重要成果。他们懂得要合理安排开支,也知道什么是必要的花费。这些能力会伴随他们成长,成为他们今后生活中的重要能力。
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部分人认为这样的教育是好的,比如网友@游锡 - UC 认为不过多呵护孩子有利于孩子成长。然而,网友@小富婆 2024 年则觉得太猛了,还是需要家长陪同。因为这几个孩子都还未成年,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。从这件事还能看出社会大众在青少年教育、出行安全、独立性培养等多方面的思考和争议。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,但不可否认这几个孩子的行为已经触动了大众的敏感神经,使大家重新审视教育孩子时应把握的尺度。
你认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究竟该怎样去把握放手的程度?期望大家能够点赞并进行分享,同时也可以在评论区展开讨论。